提起残疾人事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副主席、福建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永澄会时不时地加上这句口头禅:“说句心里话。”在他心里,“兄弟姐妹急难愁盼的问题”,就是他的调研课题。
过去一年,这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盲人代表经历了两个“特别的时刻”:第一个是在人民大会堂郑重按下桌面上的投票按钮,第二个是收到了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
“讲心里话,这一点很触动我。”王永澄清楚地记得收到盲文版答复函的过程。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围绕盲人就业、教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议题提交了4份建议。同年11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4家承办单位送交了这份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中首次制作的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
王永澄记得,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孔玲告诉自己,虽然他看不见,但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看见盲人群体。
在他提交的4份建议中,其中一份是关于为随班就读低视力学生出版大字版教材的建议。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第三十一条第二款就采纳了王永澄的建议,规定国家鼓励教材编写、出版单位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实际,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满足盲人和其他有视力障碍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3年秋季学期,13种大字版教材陆续出版。“我也参与国家立法了,兴奋了好几天。”王永澄说,大字版教材出版后,多位来自江苏、江西、山东等地的盲生家长给他打来电话分享收到的新教材。连我国首位盲人男子游泳世界冠军、湖南省特教中专中医推拿老师郭洋都专门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下,王永澄等人还在福建发起金秋助学活动,帮助盲人大学生圆大学梦。盲生走出校园后,他又开始张罗着,让后辈们怀揣着知识走上合适的岗位。
这条从因意外事故双目失明,到为千万残疾人鼓与呼的路途,王永澄走了近40年。1995年,他带着从河南学到的盲人按摩技术,在老家福建三明开起了当地第一家盲人中医推拿保健所,并解决了10余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后来,三明市的盲人按摩培训班、国家级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陆续成立,王永澄还于2016年当选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按摩委员会主席,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愿意把心里话分享给这位“引路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根据《“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到2035年,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适应。其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稳定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等5项任务被列入重点任务。
今年,王永澄将调研重点放在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视残疾人养老特殊需求和关于促进海峡两岸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的议题上。
在一次养老机构的调研过程中,王永澄发现,机构工作人员让一位残疾老人长时间坐在椅子上或床上,老人久坐难受,工作人员却称委屈。王永澄询问后得知,老人不久前摔倒导致骨裂,而养老机构内人手不够,且没有培训过与照顾残疾人相关的课程,只能建议老人在房间内休息。
“不是不理解,只是不了解;不是不人道,只是不知道。”王永澄反复念叨这句话。他解释,残疾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想帮而不知道如何帮,想助力而不知道该怎么往前拉一把。
王永澄建议,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形式建立起适合残疾人的养老机构,并通过补贴等方式让低收入残疾人也能享受到养老机构的服务。用他的话说,残疾人入住后“上午可以做理疗,下午可以和朋友聊聊天、听听歌,即便是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可以成为彼此的‘黄金搭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