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下方推荐的浏览器访问

安卓版本 苹果版本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奖文

中国“跳一跳” 努力伸手抓住“5%”

时间:2024-03-19 18:53:02 点击: 【字体: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不仅体现在财政赤字上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超长期国债的发行、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实施、去年1万亿元国债今年的留用、专项债的进一步提升,还体现在名义GDP的加速提升带来财政收入基数的提升。因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今年的政策工具与不低的经济目标具有很强的匹配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相机抉择性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

  “经济增速5%左右这个目标还是需要‘跳一跳’,才有可能抓得住的目标。”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如是说。

  刘世锦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动能:一是追赶型动能,即发达经济体已经实现,我国还未实现但是有条件、有可能做到的事情;二是以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增长动能,中国已经在局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他指出,两种动能并非两个赛道,而是融为一体的,融合后,中国一些很明显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例如市场容量更大、增长空间更大,新技术、新产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竞争优势……

  在这场研讨会上,多位经济学专家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回应了多个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并且为宏观经济下一步发展“支招”。

  稳预期的抓手更多更实 不靠“一招鲜”

  在当前预期偏弱的大环境下,中国仍将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目标设置在5%左右,这是当前国内、国际关注的焦点。有些国家持续看好中国,希望能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与此同时,个别质疑声仍然存在。

  对此,多位专家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前行虽然有挑战,但均对实现这一目标有信心、有底气。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刘元春认为,这是一个不低的经济目标,也不像很多人讲的过高。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潜在水平依然在5%-6%,5%取的是下限值,是一个科学的参照值。他也坦言,实现起来确实有难度。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看来,虽然5%左右的预期增速高于此前一些国外金融机构的预期,但这也说明,中国政府对促进2024年经济增长有信心,并且有政策储备或政策发力的着力点。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相对偏保守,与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不匹配。

  “这个认识可能存在很大的偏差。”刘元春表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不仅体现在财政赤字上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超长期国债的发行、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实施、去年1万亿元国债今年的留用、专项债的进一步提升,还体现在名义GDP的加速提升带来财政收入基数的提升。“因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今年的政策工具与不低的经济目标具有很强的匹配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相机抉择性的特征。”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的变化,由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变成了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被放在最核心、最重要的层面。

  刘元春认为,这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2024年,中国将在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实现预期稳定和动力、信心恢复,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于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再上台阶,以及扩内需的一揽子政策能够实实在在地推进。

  “因此,今年在稳预期上着力很多,不是简单的‘一招鲜’,依赖于单一的某一项政策,而是进行了系统性的谋划,使稳预期的抓手更实、更多、更体系化、多元化。”刘元春说。

  挖掘增长新潜力

  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如何挖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认为,长期来看,要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生产主体端发力。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房地产整体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不仅体现在居民住宅,也体现在商业设施、商业厂房、开发区建设等领域出现了大量的过剩空置。所以,房地产行业要坚决出清,通过出清来扭转房地产价格的下行趋势,达到止跌回升的目的。

  毛振华指出,短期来看,要着力扩大需求,核心是扩大最终居民消费,而扩大居民消费的关键是提高收入。除了个人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有所作为,发放消费券是一个重要举措。

  “要摆正宏观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刘世锦强调,在宏观政策对经济发生作用方面,中国和发达经济体有明显的区别。中国至少有5%左右的增长潜能,宏观政策主要起稳定平衡的作用。但不能只是盯着宏观政策,也要注意,结构性改革也会有短期的扩张效应。

  未来挖掘增长动能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刺激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刘世锦认为,从大方向来讲,增加收入是基本项。同时,还要注重消费的一些新特点,扩大消费要关注两个重点:一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生存性消费需求,二是以公共服务为基础的发展性消费。其中,生存性消费基本是以个体消费为主,而发展性消费更多采用集体消费或公共服务的方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这段话讲得很关键。”刘世锦说,城乡融合发展中包括“三个平等”,即身份平等、基本公共服务获取权利平等以及不动产财产权利平等。

  刘世锦建议,以户籍改革为例,建议除个别城市或地区外,其他地方都采用负面清单的办法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居民身份的差别。还可以实施新的三年“攻坚战”,即以2亿进城农民工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攻坚战”。

  此外,他还谈到,建议允许城乡居民双向流动和置业,带动居住条件改善和消费结构升级。

  更好地结合对外开放和创新

  新质生产力几乎成了与会专家必提的词语,足见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性。

  对于进一步促进2024年经济发展,范志勇认为,应从两大方面重点发力:一是防止经济增长率与资产负债表过度收缩。另一个重要发力方向则是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增速回升。在他看来,今年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双轮驱动。

  “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带领脱离资产负债表收缩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在范志勇看来,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更加代表未来前沿方向的行业或企业出现,也会加速资产负债表修复或者加速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成长周期。

  在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黄益平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关键的一点是推动科技创新,同时推动产业升级,建设新型产业体系。“另外一点也很重要,我们要推动高水平的开放,包括制度性的开放。”

  黄益平表示,中国经济已经是大国经济,增加或者减少供给都会对国际市场的供求平衡产生重要影响。他认为,更好地结合对外开放和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对此,黄益平建议,更积极主动地利用多边框架,维护一个开放的、公平的、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同时,应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动对多边框架的坚持,尤其是维持一个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国内经济再平衡也很重要。”黄益平也谈到,需要想办法逐步克服宏观失衡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提升国内的消费需求,关键是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增加福利支持、改善收入分配等方式,帮助总体提升消费。

  “我们需要的创新是全方位的。”黄益平建议,在支持创新时,重点应该放在前端,也就是创新的部分,帮助突破一些“卡脖子”技术,而不是更多的资源都在生产消费端。另外,产业政策要有退出机制。

  “总体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条,但跟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也许可以使我们做得更好、更平稳、走得更远。”黄益平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